英语 翻译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德语
荷兰语 土耳其语 匈牙利语 意大利语
日语 印地语 尼泊尔语 孟加拉语 泰米尔语
斯瓦希里语 普什图语 朝鲜语 马来语 乌尔都语
培养方案特点
(1)英语类专业:“四大类”课程体系。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更加重视语言和文学的教学,形成了语言学+文学+文化+传媒特色的四大类课程体系,实现了基础技能课程的打通和学院平台课程的共享,学院专职教师和外教共同承担基础技能课程。
(2)非通用语专业:“双语+人文”、“外延+特色”的“双结合”课程体系。
除“3+1”办学和“英语+对象国语言”教学外,各非通用语专业培养方案注重专业语言、英语基本功和对象国社会、文化知识的结合,兼顾了本学科的拓宽课程和我校特色课程的结合。同时各非通用语专业普遍采用3(专业教师、外聘专家、外籍教师)+1(英语教师)的师资配备方式。
(3)“全程化”和“延展式”实践教育体系。
突出实践教学导向,各专业实践类课程学分增至占总学分的近20%,更加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逐步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由语音、演讲、笔译到辩论、口译,由仿真训练、模拟实训、竞赛实战到毕业实习实训。同时学院的实践教育体系形成了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平台实践训练体系——校外实习体系的“扩展”,即从课堂内的语言实践扩展到课堂外的校内实践实训再扩展到校外实习,为学生搭建不断递进的实践扩展平台,实践强调语言底色和传媒特色,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学院育人目标定位。
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近两年,外国语学院面向学院20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开设课程489门次。英语专业承担了各专业方向88门专业基础课程。“四大类”课程体系包括英语语音、英语精读、高级英语、基础英语写作、英语学术写作、笔译、口译、英语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等核心课。非通用语各专业各有11门专业课程,“双结合”的课程体系涵盖了精读、高级阅读、口语、视听说、写作、翻译、文学选读、国家概况、高级视听、报刊阅读、泛读等。 学院还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大学英语》课程,2015——2016年开设275个教学班。《大学英语》因材施教,在基础课程阶段采用分段分级的课程设置体系,共分为六个级别,重视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技能的提高;在选修课程阶段,开设专门的语言技能课和语言素养课,同时开设传媒英语特色课程及其他专门用途英语类选修课程,注重英语教学与我校特色专业的结合。 近几年来,利用比较雄厚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学院组织全院教师跨系授课、学生跨专业选课,还面向全院和全校开设选修课程。近年来共开设了十余门全院性选修课程,包括:日语、俄语、西方社会与文化、传播学、非线性编辑、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概论、英语采访艺术、英语辩论、中外新闻史和外国新闻节目研究等;与此同时,2015年-2016年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等6个语种共12门公选课也面向全校。
精品课程
《国际新闻编译》《影视译制概论》《斯瓦希里语精读》《大学英语》
“3+1”国际合作办学
外国语学院非通用语专业与对象国高校联合办学的“3+1”(三年国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模式,经多年运行实施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和社会欢迎,并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完善。近三年来,学院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土耳其加齐大学、日本实践女子大学、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巴西南大河州联邦大学、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孟加拉国达卡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韩国建阳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印度甘地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等20多所高校保持或建立“3+1”合作关系。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包括英国斯旺西大学在内的学校国际交流项目人数也不断增多。 学院还与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世界语言学院签署育人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