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召开2024年度春季工作规划会

发布单位: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编辑:发布日期:2024/04/20浏览量:11

202432014时,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春季工作规划会议在33号楼266会议室举行。在近4小时的会议中,各系部(中心)主任和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分别在充分领会学校2024年春季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基础上,就系部(中心)、专业和教研室本年度发展规划、工作计划、预期成果等进行汇报和分享。会议由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谢飞主持。


英语系总结了本系(专业)过去一年取得的成果,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等方面,汇报了本年度的重点工作和发展计划。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将重点工作落在围绕国家级一流专业中期考核进行,英语专业继续构建“大外语+融媒体+实践课程体系,中英双播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各专业将持续推进专业数字化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英语系教师


大外部提出通过充分发掘院内青年教师能力、整合全校教师资源的解决方案,积极探索基于传媒大模型下AI助教的开发及以此为抓手的教学改革,利用AI解决外语学习中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需求以及语言语境缺失的困境这两个痛点。本年度,大外部将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全面提升教师AI素养,总结人工智能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在“AI+外语教学发展方向提出行之有效的设想与落地方案。

大外部教师


实践教学中心总结了过去一年在XR技术应用项目、融媒体项目及院融媒体教室建设方面的成果。本年度,中心将充分发挥AI赋能影视剧多语种产出的全新发展机遇,提升融媒体教室、剪辑机房、AI多语种译配实验室等硬件条件,开发“AI多语种影视剧译配实训课程,围绕人工智能和多语种国际传播互联网+”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

实践教学中心 丛芳君教师


欧语系围绕专业建设、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国家战略与国际局势变化等开展本年度专业发展规划。各专业将持续调整培养方案、细化培养环节,助力学生开拓新的岗位和就业方向,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背景下高端翻译人才的中传培养模式,提升教师对人工智能的意识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督促教师自觉将AI技术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重视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落实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深入使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中的外语教学方法改革、落实AI与具体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

欧语系教师


亚非系持续推动统筹发展、均衡发展、协同发展,继续开展“推作品,创品牌”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所长,主动进行语言对象国的精准国际传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教育合作和与业界的密切联系,调研专业建设现状、专业人才需求方向和业界对专业的评价,保证对专业发展方向的敏感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撰写咨政报告,拥抱智能时代、主动学习AI技能,对人工智能赋能语言教学的实践开展探索,在人工智能帮助下,更好地推进建立对象国研究文献库和语言学习语料案例库。

亚非系教师


在总结点评环节,文春英院长首先介绍了学院春季工作规划会召开的背景和目的。她说从今年开始,每年春季学期的春分日前后,全院要召开春季工作规划会,秋季学期的冬至日左右要召开全院年终工作总结会。各系部、实践教学中心及所有专业都要有年度工作规划意识和验收意识。大家把工作成果摆出来、晒一晒、比一比。学院这样做,旨在根据学院特点把学院-各系部-各专业三个层面贯通起来,在全院工作中树立起改革创新意识、真抓实干意识和狠抓落实意识,让外院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在点评时,文院长指出,一方面,各系部、实践教学中心、各专业都非常重视这次春季规划会,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精神面貌非常好;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大家的上述三个意识还不够,还不到位,还未能将学校春季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融入年度工作计划中。大部分系部和专业还没有形成“调研分析—深入思考-厘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举措”的链条,发展规划的创新性、可行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文院长表示,希望各专业能够拓宽视野、将格局做大,树立“学科生态”意识,了解自己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以及相似专业群中的定位,深刻了解本校本专业的优势与短板、发展难点痛点堵点,发掘校内资源,整合校外资源,思路要更清晰、建设目标要更具体,进而形成有特色的、不可替代的、可落实的、未来可期的专业发展规划。

文春英 院长


学院党委书记李烨辉强调了本次大会的三个意识:“全流程”意识、“课程思政”意识和“人工智能”意识。各系部(中心)、专业负责人都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展现出了更强的“全流程”意识,汇报了开展访企拓岗和就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的工作是要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综合素质,为达成这一目标,“课程思政”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各负责人也展现了对这一要点的充分重视;当今人们已经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教师们积极调整、拥抱技术革新、开展全新的专业教学探索。她还表示,院内教师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理解深度与学校要求,希望大家充分意识到时代飞速发展的压力,盘活资源、做好调研,进一步深入思考专业发展的前景,为专业和学科建设做好规划。

李烨辉 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