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17级马来语班十月留学简报

发布单位: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17级马来语编辑:李牧芸 图:汤凌屹 高可妍 文:汤凌屹 高可妍 吴阿娇发布日期:2019/11/07浏览量:430

马来西亚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炎热,季节之分与中国有明显的不同。在马来西亚,没有繁华似锦的春朝,没有繁星点点的夏夜,没有硕果累累的秋日,也没有白雪皑皑的冬季,一年只分旱季和雨季,但终年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十月逐渐过去,马来西亚的雨季也如期而至。在雨季的马来西亚,出门必须带伞,一是为了遮挡无处不在的热带阳光,二是为了预防毫无预兆的倾盆大雨。

  

傍晚的电闪雷鸣是暴雨的序章。每天的暴雨恰能冲刷一整天的炎热,给夜晚带来些微凉意。雨来得急,去得也快。雨停后最适合打开门窗,驱走一室闷热,听听音乐,做做作业,心可以变得很静,连窗外偶尔疾驰过的摩托、轻声交谈、高声笑闹也变得特别美好。

  

在舒适的环境下,同学们更加专注于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马来西亚社会文化中去。在这一个月里,我们以马来传统故事为基础,分小组拍摄制作了微电影;学习并排演以“马来语弱势吗”为主题的bicara berirama(马来式演讲合唱);学习马来鼓、马来传统舞蹈、马来皮影戏,为期末汇演作准备。

  

曾经的我们只能在纯马来语的课堂上半懂不懂地被动接收五十分钟知识,现在的我们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提出疑惑;曾经的我们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马来同学做小组作业,现在的我们能组织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曾经的我们连200词的马来语作文也觉得困难,现在的我们个个都能准时上交十五页的马来语论文;曾经的我们不敢沟通,不会主动交流,现在的我们能靠自己分批玩转吉隆坡、马六甲、兰卡威三个城市......

  

1026日至113日是长达9天的期中假期,这期间,马来语班十五名同学自主安排行程,分别游览了吉隆坡的城市景观,感受了马六甲的历史气质,欣赏了兰卡威的海岛风光,并已于近期安全地回到了学校。

  

<吉隆坡>(吴阿娇)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我在吉隆坡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pasar seni(中央艺术坊)售卖的巴迪布和中国唐装相互映衬,偶尔还能看到穿着艳丽印度纱丽的女性在层层叠叠的光影交错中一闪而过。在知道我学习马来语之后,店家们都表露出了不一般的热情,在那一刻,我无比清晰地感受到了马来西亚人民,无论什么种族,都无比深爱着马来西亚,才会对着学习马来语的我们,爱屋及乌。

  

<马六甲>(高可妍)

马六甲城内传统建筑独具特色,包括中式、西洋以及具有马来特点的建筑,很多住房的墙上镶嵌着图案精美的瓷砖、瑞狮门扣。古代修建的街道也依然保存完好,曲折狭窄但又别具风情,处处显示出马六甲这个历史古都的独特风貌。

  

在三天两晚的行程里,我们既参观了荷兰殖民时期遗留在马六甲的荷兰红屋,也坐在海边的堤坝上欣赏了夕阳映衬着的海峡清真寺。而其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项目则是在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马六甲古城河中泛舟遨游。溯河而上、顺流而下,不仅见证了马六甲在经过漫长的岁月后所留下的沧桑印记,还得以窥见历史与现代化在这座城市的碰撞。

  

和槟城相比,马六甲这座城市充满了不一样的风情与色彩,东西文明在此会聚,历史和现代在这里交融。通过短短几天的行程,我们对马来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这段旅程也会成为在马来西亚半年的留学生活中最难忘的回忆之一。

  


<兰卡威>(汤凌屹)

兰卡威的日子很慢很慢,移步换景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珍南海滩落日是绚丽的,每一秒都是不同的颜色组合,每一秒的美都令人凝神屏息,半泡在海水里的沙子又细又软,轻轻踩上去,甚至有牛顿流体的质感;天空之桥的俯瞰是旷远的,山和大海就这样盘亘在脚下,云和天空就这样来到身边;鸽子会飞到餐桌上,猴子会跳过来抢零食,猫会在脚边轻声叫唤。人总是免不了对自然的向往,当你亲近自然,美好自然降临。

  

如果说学校给了我们知识,那么世界就是运用这些知识的舞台。这次兰卡威之行,我不仅赏到了美景,也进一步锻炼了马来语水平,明确了学习语言的多重意义。

  

兰卡威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英语成了这里的通用语,但是当地人依然热爱着母语(马来语)。刚到兰卡威的时候是下着雨的黄昏,发现我们会说马来语,的士姐姐热情地给我们推荐了当地便宜又好吃的海鲜餐厅;第二天去景点的半小时路程中,的士师傅也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聊了一路;买椰子的时候,因为用马来语我们还得到了五令吉的优惠。

  

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语言文化而自豪,说着母语,人会感到亲切,拥有归宿。沙滩上闲聊的时候,一位马来大哥真诚地感谢我学习他的语言。我也要感谢他,因为他让我突然意识到,我学外语不只是学习一个专业,也是在学习如何尊重不同的文化,促进两种文化间的交流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