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6日,由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承办的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第18次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李坤若楠、郭彬彬、于秋阳三位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主题为:“双一流”背景下的外语非通用语学科建设。会议邀请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及全国各主要非通用语教学和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教育部外指委非通分指委主任委员姜景奎、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钟志翔、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出席大会并致辞。
来自国内外52所高校、语言服务机构和出版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在主旨发言、分组讨论等环节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回顾了中国非通用语学科建设的历史,直面现实、展望未来,并就“双一流”背景下的外语非通用语学科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区域研究、非通用语种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非通用语教育教学改革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
本次研讨会还颁发了第五届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科研成果奖。我院教师李坤若楠、于秋阳、郭彬彬老师分获辞书类一等奖、二等奖、译著类三等奖。
在分组研讨环节,组委会根据议题设置了“语言文学与翻译组”、“课程思政与教学组”、“国别与区域研究组”三个分会。我院三名教师分别在“语言文学与翻译组”做主题发言。郭彬彬副教授对“意大利新闻话语的批评认知研究”做主题发言;李坤若楠老师围绕“斯瓦希里语史诗《富莫·里昂戈》若干问题研究”做主题发言;于秋阳老师对“泰戈尔人格论诗学观视域下的诗剧《齐德拉》解读”进行探讨。各讨论组在研讨过程中就语言、文学、翻译、国别区域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思路和方法,分享了有益经验和创新思考。这些研讨成果对于我国“双一流”背景下的外语非通用语学科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