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融媒时代双语播音与主持专业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单位: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编辑:发布日期:2023/11/04浏览量:14


101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主办的“智能融媒时代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研讨会”33号楼266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会议以“智能融媒时代双语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建设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路径”为主题,旨在搭建学界和业界沟通平台,携手探索全球智能融媒体时代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发展新路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新方式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东方卫视、中国自然资源报等媒体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致辞环节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在致辞中指出,从1964年开设英语播音专业,到现在形成了中英、中朝(韩)、中西、中日双播专业群,中国传媒大学外语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已走过了近六十年。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国传(国际传播)、国舆(国家舆情实验室)、国重(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位一体的国际传播格局,并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文明互鉴的层面积极服务和响应国家战略。王晓红院长总结了中国传媒大学在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实践教育方面促进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举措,并表示希望与各个高校进行合作,协同推进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在致辞时说,双语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方向)是基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需求设立的融合创新专业(方向),由中国传媒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化、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传播、国际传播、融媒体技术等几大优势学科交叉复合而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国际环境和媒体环境都发生深刻变化,双播专业学生必须要有坚定的中国立场,深刻理解中国国情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区域国别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精准传播的国际传播战略。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共同建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培养能够服务于各级媒体单位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


主旨发言

在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论述,阐释了国际传播背景下外语学科的责任和使命。她说,外语教育界的重要责任就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延展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加强中国文化自述能力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丹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院长常福良教授以“增强西班牙语讲中国故事的表达艺术”为主题,指出西班牙语的教育和传播必须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西班牙语播音主持人才需要兼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要具备出类拔萃的西班牙语功底,能够生动活泼地进行创造性表达,同时具有播音主持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院长常福良


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朴光海研究员在发言中说,培养双语、播音、主持、国际传播四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需求。受美西方媒体影响,多数韩国民众对中国有较大偏见。因此,中朝、中韩双语人才的任务就是扩大中国的正面影响,消解信息差,促进民心相通。学生应该在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政策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际传播领域进行深耕。


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朴光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助理王晓教授在发言中聚焦“新文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根据时代要求调整,进行中日漫画文创特色专业方向建设的实践。她对中国传媒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衷心祝愿双播专业越办越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院长助理王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副总编刘聪在发言中说,CGTN的定位是来自中国,面向国际的媒体,致力于关注西方媒体忽视的发展中国家,以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视角进行叙事。目前,CGTN覆盖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有5个语种的电视频道,并积极利用各大社交平台等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时效及提供个性化传播。CGTN最需要的是具备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突破能力可信、自信、融通中外的复合型人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副总编刘聪


东方卫视业务支持中心总经理钱唯佳女士在发言中介绍了上海东方卫视的“番茄树”人才培养机制,其中“青番茄”计划可以为年轻人提供为期一年的轮岗,助力从学生到专业媒体人的转变。她表示近年来东方卫视不断加强与高校合作,也希望更多热爱媒体的青年人能够走入东方卫视,拓宽视野,实现媒体与高校的人才共育。


东方卫视业务支持中心总经理钱唯佳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李烨辉对各位学者和专家的主旨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将在学校党委的引领和指导下,继续致力于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加强特色培养,促进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同时,李烨辉副书记对同学们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道路上不断求索,继续锤炼语言功底,培养家国情怀,成为心怀天下的国际传媒人。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李烨辉


圆桌论坛

下午的圆桌论坛由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系主任郑梅主持,各双播专业负责人介绍了本专业的建设成果,与会专家、学者和嘉宾就智能融媒时代行业发展与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和双语播音人才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这三个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圆桌论坛


中英双播专业负责人唐惠润、中朝(韩)双播专业负责人郑梅、中西双播专业负责人郑柳依、中日双播专业负责人段然介绍了各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建设成果等。她们表示,双播专业以复合融通、学科交叉为指导思想,把培育智慧、提升能力、引领未来、经世致用、弘道崇德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建设优质课程体系、搭建校内外实践创新平台和国际交流项目等措施夯实人才培养基础,致力于培养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智能媒体时代挑战“复语、复合、复能”型高端国际传播人才。



在自由研讨环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副院长张珂教授用“系统、扎实”二字高度评价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双语播音专业建设成果,同时强调了守正创新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在双语播音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副院长张珂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硕士点责任教授巩晓亮结合综合类大学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指出把握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性。他说,媒体和高校需要厘清中国话语区域话语以及世界话语区别与联系,才能摸准脉搏,判断新媒体、新话语、新形态、新传播的当下动态和未来趋向。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硕士点责任教授巩晓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朝鲜语部副主任韩昌松指出,我们要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可靠的专业人才,如何使用对象国熟悉的语言语态讲好中国故事是传媒机构和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传媒人才需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把握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进行分众化、差异化传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朝鲜语部副主任韩昌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日语部副主任王洋高度赞同双播专业设立的必要性。他指出近年来新闻生产和传播向新媒体视频化方向转型,并向全媒体化推进的行业趋势,还对双播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提升专业素养,锤炼个人品质的具体建议和要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日语部副主任王洋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新媒体部副主任杜潇诣剖析了新媒体条件下媒体建制改组和发展转型带来的变化与挑战,以及对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新要求。他鼓励双语播音专业学生培养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中不断积累和沉淀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新媒体部副主任杜潇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英语环球节目中心策划部制片人陈佳楠从用人需求方的角度阐释了夯实人文社科积累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CGTN作为国家级平台的优势,并欢迎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来台调研参观,搭建学生实践平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英语环球节目中心策划部制片人陈佳楠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谢飞在总结环节对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她说,各位专家和学者对于双播专业建设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真知灼见使我们获益良多,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传媒大学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建设定会迈上新台阶。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谢飞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助力于我校优秀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国家战略。目前,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竞赛中佳绩频传,在服务国家和社会方面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