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丨张阿利教授来我院做关于“‘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西部电影的地区合拍传统与国际跨文化互动”的主题分享

时间:2025-04-01浏览:10

图片


2025年3月21日,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电影学院院长张阿利教授应邀来我院做题为“‘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西部电影的地区合拍传统与国际跨文化互动”的主题分享,此次讲座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麻争旗教授主持,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主题讲座。讲座开始前,麻争旗教授对张阿利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参会同学介绍了张阿利教授在中国西部电影发展、中国电影在国际跨文化交流等话题的研究和成就。


图片


主讲人介绍


张阿利,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电影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文化宣传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丝绸之路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陕西省电影评论与理论研究基地“中国西部电影研究”首席专家。全国广播电视理论十佳百优人才,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院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评论委员会主任等。


图片


内容回顾


讲座伊始,张阿利教授播放了两部影片,分别回顾了中国西部电影的创作与理论发展40年历程,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基本的历史脉络和学术参照。随后,他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历程,并提出了对中国西部电影发展模式和跨文化互动的见解。

张阿利教授指出,西部地理景观与文化资源形成独特创作磁场,不仅持续滋养着本土创作,也吸引了以徐克、王家卫为代表的香港影人北上创作,拍摄了《新龙门客栈》等经典作品,这一跨地区互动促成了内地香港合拍电影的传统。这些电影既体现了香港电影人的艺术追求,也映射出九七年回归之前香港市民对于身份认同困惑迷茫与渴求找寻的深层集体心理。在创作互补方面,张阿利教授强调,西部的独特地理风貌为香港电影人提供了新的叙事空间,而香港电影工业的成熟运作模式助力了西部电影的商业化发展。以徐克的武侠电影为例,西部广阔的自然环境为快意恩仇的武侠叙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影人的镜头也重构了西部意象,它不再只是传统叙事中的流亡之地,还可以是心灵圣地或精神栖息之所。

针对中国西部电影的国际传播,张阿利教授指出,国内外对电影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跨文化传播的挑战不容忽视。他提出,中国西部电影的国际化首先应展现西部文化及其中外互动,其次应构建具有全球共鸣的叙事主题,最后要以包容性文化视角应对跨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问题。例如,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西部电影可以通过求同存异的策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认同。

此外,张阿利教授深入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共同体美学。他认为,共同体美学是基于传统电影实践与电影技术发展,围绕电影本体、电影现代性以及电影与观众的关系等方面对中国电影美学观念进行的审视与反思。中国西部电影可通过现实主义创作导向,结合国际合拍的形式,讲述质朴感人的现实题材故事,挖掘不同国家观众的审美共性。最终,电影应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明互鉴。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大家对中国西部电影合拍模式的理解,也拓展了对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认知,为未来的电影研究与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