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专家评议会顺利召开

时间:2023-12-03浏览:11

11月24日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专家评议会在33号楼206会议室举行。


图片


评议组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天伟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安博教授、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邢玉堂副院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日语部王丹丹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顾洁教授、科员王若楠,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教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烨辉教授、外国语文化学院副院长刘颖教授、外国语文化学院副院长谢飞副教授、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师侯福莉教授、严玲教授、徐洪征教授、金海娜教授、段然副教授等出席本次会议。本次评议会由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教授主持。


图片


首先,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文春英教授介绍了与会专家,并表示当前高校外语专业面临技术挑战和质疑,也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希望通过此次评议会全面梳理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踏实提升学院的学科建设。


图片


随后,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顾洁教授进行了专家评议会说明:此次外国语文学硕士一级学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专家评议会旨在通过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对照基本条件评估学科建设是否达标,希望得到各与会专家指导并根据专家意见改进问题、查漏补缺。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刘颖教授从学位授权点的基本情况、基本条件、人才培养和服务贡献四个方面进行了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汇报,全方位介绍了2020-2023年间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以及翻译硕士专业发展情况。


图片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教授表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拓展研究领域,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展现出强劲的学科发展势头。李佐文主任以学科建设定力、人机共生和师资队伍及科研成果为关键词提出了宝贵建议:第一,应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保持学科建设发展定力。应明确学科内涵,区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路径。李佐文主任具体从国际传播和区域国别研究两个方面展开阐述:需要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塑造“通才+专才”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路径;同时在以外语学科为主的框架内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培养人文素养深厚、充分了解对象国的区域国别人才;第二,应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人机协同的育人、工作、翻译和国际传播环境。面对大语言模型以及语言智能对外语人才培养的冲击,坚守立德初心,同时在学科发展中融入大语言模型的安装调试使用,利用人工智能创建跨文化交际环境,实现人机共生;第三,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主体地位,加快标志性代表性、重大项目获奖成果产出。


图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向明友教授指出传播最主要依据便是语言,因此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开展研究应用型学科建设具有先天优势,应有机结合学科点建设和基础专业发展,做好国际国内传播;对于外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向明友院长指出语言文学始终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核心成分和重要成分,语言文学研究要组织高级别的科研团队,走精品道路;同时向院长对新开设地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提出宝贵意见,指出区域国别研究应与传播有机融合,做好对象国的媒体和政治研究。


图片


北京外国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天伟教授高度评价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成就,他指出应以国际传播为主线串联学科建设各个环节。首先,要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发展方向,依靠学校资源支撑,开展团队、有组织科研,打造学科品牌,形成高级别研究成果;其次,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要思考如何运用好ChatGPT、大语言模型和非通语种的语音识别技术等;最后,需要打通联合培养渠道,结合传媒优势,充分利用、整合优化并开拓业界和学界资源。


图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安博教授首先肯定了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传媒特色。

朱院长着重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在维持自身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努力与新时代信息

技术的发展接轨,如建构语料库和本地化项目管理平台等。


图片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邢玉堂首先高度称赞了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科发展的强劲势头,在推动“影视走出去”和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丰富成效。作为翻译专业硕士的兼职导师,邢玉堂副院长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宝贵建议:首先,需要全方位、多领域地培养高端同传、交传人才,除英语笔译和日语口译专业外,开设韩语以及其他非通用语种,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的翻译硕士专业;其次,可以增加对公共服务口译和应急服务口译的关注,这是外语和翻译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领域;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将理论课程和政治文化素养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将领导人讲话、著作以及政策文件等作为课程素材;最后,需要打通校内校际和国际合作路径。在校内校级合作方面,通过各学院和各高校间的联合培养,塑造专业知识扎实和通晓法律、经济、国际组织等领域知识的高水平人才;在国际合作方面,应顺应专业外向型特点,重视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


图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日语部主任王丹丹结合一线工作经验对日语口译专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一是要培养符合国际传播需要的高质量日语翻译人才,目前日语人才市场已经高度饱和,加之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冲击,有必要率先布局,打通跨学科联合培养路径,培养兼具优秀日语语言能、特长以及专项技能的难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人才;二是要突出传媒优势,相应减少普适性过强的理论性课程;三是要充分凸显实践学科特色,增添围绕对象国社会审美、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研究以及媒体发展趋势等的课程内容,以媒体实践为重要抓手,及时实现成果转化,产生传播效果。


随后,与会专家进行闭门讨论,对照《专家评分表》打分,在经充分讨论后提出诊断式评议意见。

专家评审结束后,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教授代表专家组宣布评议意见。

最后,文春英院长再次向各位与会专家表示感谢,表示各位专家提出的高屋建瓴的学科战略布局和具体意见建议意义重大,学院将逐条学习领悟消化,守正创新助力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科建设更上一层楼。